进入2008年以来,各地混凝土市场扩张并购此起彼伏,材料短缺,价格疯长,投资减缓,这些都给混凝土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究其原因,一方面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回落,以及水泥和砂石等原料价格暴涨所引发的经济动荡;另一方面各地混凝土企业在产能上的过剩,以及建筑市场对混凝土用量需求有限,企业不得不积极调整,走出衰退的困境。
今年年初就有相关专家预测,今年混凝土产量将比去年下滑2.5%,但半年过去以后的实际情况是,北京第一季度混凝土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0.6%;第二季度大幅度减产,产量下降5.3%,是北京混凝土历史首次出现的负增长;第三季度因为奥运
会停工,产量进一步下降。同时,一直在北京市场保持上升势头的北京和天津的外加剂也受到波及,销量下降很大,很多企业已停止生产,为此各地外加剂企业纷纷下调今年外加剂销售的价格。
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和原燃材料价格持续飙升,给今年上半年我国各大中城市带来的影响也较大,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我国各大城市的混凝土产量增长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以上,下滑最严重的是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9%和11%。
当然,作为大力推广的新技术,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混凝土产量还保持着增长,华东地区1~6月达到1369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华中地区增长了6.16%;更加令人看好的西北地区同比增长11.2%,成为我国混凝土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这些好消息自然使一些投资商感觉振奋,希望今年年底混凝土产量能出现反弹,商品混凝土行业能恢复活力。
然而,仅仅依靠微弱的市场外力并不能给处在重压下的混凝土企业带来如释重负的感觉,混凝土企业如何走出困境?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一、成立地区诚信联盟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现代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在大力倡导诚信的大环境下,很多地方混凝土企业都开始意识到诚信对市场发展和企业命运的主宰性作用,地区诚信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行业的诚信建设。
成立地区诚信联盟并不等于在各地区拉帮结派、垄断经营,在混凝土行业发展困难的2008年,也发生多起因串通涨价垄断经营而导致的法律纠纷。地区诚信联盟成立的目的是树立行业诚信典范,联合行业各种力量共同抵制不诚信企业和不诚信行为。
2000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较大,投资回报率高,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混凝土发展缺乏系统性的管理疏导,混凝土企业数量激增,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管理问题、经营难题和发展“瓶颈”。由于商品混凝土企业处于一个材料与建设部门的中间环节,处于弱势群体,处于发展资金受制于投资方、施工单位和原料供应等单位的地步,这些因素也使各地混凝土企业有必要成立地区诚信联盟。
成立地区诚信联盟可有效抵制不诚信企业和不诚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竞争力。当然成立地区诚信联盟也不等于依靠政府的某个部门或行业的某个团体,目前很多部门和团体都具有半官方性质,真正能做到为行业服务的协会和团体较少,企业不需要这样的“婆家”,需要的是利益相关和荣辱与共的企业联合体,仅仅依靠某个部门和团体是无法实现诚信联盟目的的。
目前,混凝土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回款困难,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为什么出现长时间和大面积拖欠款呢?说到底,是建筑行业的诚信问题,是对混凝土企业权益的漠视,如果连这个关系混凝土企业存亡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发展和扩张就无从谈起。因此,通过建立地区诚信联盟,将上下游企业邀请进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建立一套完善各方权益保障长效机制,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与和谐。
二、向管理要效益
1.混凝土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的,管理一直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混凝土企业成立初期管理迷茫,成立后期管理粗放。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首先是缺少企业家人才,国有企业最初的领导都是由政府任命,私营企业很多是靠白手起家成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原有管理者已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管理水平日益下降,加之管理手段的日益电子化,使原有的管理者措手不及。
在混凝土企业中,多数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上,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使人人都存在“短期行为”,缺乏创新,发挥不了主观能动性。
员工与业绩的考核制度存在不足,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之间管理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很多企业重市场轻技术,使技术人员缺少应有的工作热情和态度。
小型企业依情感管理,中型企业靠制度管理,大型企业凭文化管理。对很多混凝土企业来说,在经过多年的原始积累之后已积聚了相当能量,但因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在迈向更高层次阶段时往往因经营初期所忽略的过程而陷入“瓶颈”。
2.突破“瓶颈”,深化管理
(1)不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包括人员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打造学习型团队,以行业成功案例为典范,不断学习改进,在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混凝土企业特色的管理形式,根据市场规律和地区行情制定管理制度,在保持自己特有的工艺和产品的基础上,不断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对施工方的技术交底工作,现场指导施工单位和人员的正确施工,记录和总结每次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加强信息建设,关注市场行情:市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市场的经济活动,市场信息千变万化,供求关系时刻波动,企业必须掌握最先进的通讯技术,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已有的信息,不断进行预测和及时掌握有关的信息。计算机电子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机会,企业要利用这些工具,建立企业的信息库,达到信息共享,对混凝土企业来说,要充分利用网络经济优势,通过浏览和阅读混凝土相关网站和刊物,了解市场信息,关注技术进展。
(3)以高质量开源,以低成本节流:随着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以市场与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概念要深入到企业,注重“以市场为中心的质量方针,以质量为导向的产品战略”,以创百年字号为远景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价格是商品竞争最大的优势,价格战是企业竞争的惯用手段,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即从生产到售后服务一系列环节中降低费用。
三、建立稳定的企业价值链
1.建立地区企业价值链可产生“共生效应”
我国多数地区混凝土企业布局呈现点状态势,不是没有形成企业价值链,就是企业价值链很短,难以产生“共生效应”。在发达城市,企业价值链已经形成,上下游企业形成良好供求关系,供应商也比较稳定。一些中小城市没有或很少形成上下游企业群,多数企业呈现点状分布,没有上下游企业的互为支撑,形成不了完整的企业价值链,直接后果就是混凝土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市场信息失灵,政策贯彻不彻底。有些地区只有三级粉煤灰,或者无矿渣粉出售,因此只好采用当地劣质原材料,再反观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砂石原材料、外加剂产品、粉煤灰、矿渣粉有大量的供应商,选择原材料不费吹灰之力。当然建立地区企业价值链不是一个或几个企业能办到的,需要地区整个行业的兴起才能实现。
2.形成稳定的企业价值链可带来丰厚回报
作为混凝土企业来说,稳定的企业价值链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价值链包括下游的建筑施工单位、投资商、监理单位、质检单位,还包括上游水泥厂家,砂石料厂家,外加剂、粉煤灰和矿渣粉供应商等。上游的这些单位不是多数企业能左右的,但可通过良好的社会关系、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等来维持。上游的原材料厂家对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就会给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带来较大影响。在奥运会前期,北京限制了周边城市货车进京,很多企业顿感原材料紧缺,而恰是这段时间混凝土市场价格飞涨,出现了多年来从未发生的供不应求现象,出现了“得砂石者得天下”的情况。如果没有稳定的客户关系,也没有稳定的企业价值链,在这个时期是无法得到原材料厂家支持的,这种不稳定的现象在南方企业经常发生。
3.稳定的企业价值链有利于产品质量稳定
对于混凝土企业来说,稳定的原材料质量和供应对于产品质量来说是可靠的保证。很多企业在原材料进厂后都会做大量的试验和检验工作,以便得到一个最优化的配合比,这里的最优化包含两个意思,质量和经济,如果原材料经常变化,这些配比数据也需要经常调整,给技术人员带来大量试验工作不说,也会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成熟的企业都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源,不会因为个别低价诱惑而改变原材料供应链。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发展原材料正是今后企业发展的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外加剂复配车间、砂石料厂,还有少量的企业有了水泥粉磨站,真正形成了粉磨搅拌的一体化。
四、加强成本控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如何更好进行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混凝土企业来说,成本控制由于分工清晰度不够造成职责不清,加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距离现代成本管理的要求差距甚远,因此浪费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目前,很多混凝土企业成本控制仅局限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以及通过各种类型外加剂的选用来降低成本。然而,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果只考虑混凝土生产成本而对其他方面关注不够,往往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将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倒闭。
从成本动因角度考虑,混凝土与其他产品一样,从生产到获利,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成本,而是贯穿于混凝土生产到运输直至施工完成全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这个过程既包括混凝土生产过程,还包括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因此,对于混凝土企业来说,现代成本控制中既包括混凝土生产成本,还包括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的部分成本,同时也包括企业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废弃成本等一系列与混凝土有关的所有资源的耗费。
同时,很多混凝土企业成本控制目标集中在混凝土的生产和营销,而忽视其他细微环节,如用电管理不善、长明灯、空调和饮水机等用电设施24小时开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浪费较多,长时间冲洗地面或车辆,自来水长流水现象;招待费用无节制,高层领导用车费用高;设备管理弱化,维护保养不够,故障率高,造成设备维修费用高,固定资产折旧率高;计量设备不准,无人校准,造成长期称量误差等,而这些细微环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积累起来可能占到利润的相当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混凝土企业缺乏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机制,普遍重视引进和模仿,忽视发明和创新,结果只能是在依赖现有生产力的基础上,从挖潜节约原材料的角度去控制和降低成本,而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运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远比通过内部挖潜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
真正做到全方位全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才是现代混凝土企业所追求的,只有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培养控制成本的愿望和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结果,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努力不是个人活动过程,才能加强成本控制。
五、创新及产品升级
笔者在调查中经常听到很多混凝土企业抱怨,这个行业没法做,利润低,同质化,价格战,拖欠款,质量纠纷,车辆事故等。很多企业对这个行业既爱又恨,所谓“爱”,主要是指朝阳产业,进入门槛低;所谓“恨”,主要是指利润太低,竞争激烈,拖欠款现象严重。
今年以来,我国混凝土市场更是受到严重挑战,企业利润更加缩水。据了解,目前部分地区混凝土单方的毛利仅有10~30元左右,有人认为这是原材料涨价的问题,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政策的问题,但笔者认为,这是整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拐点,如果企业抓住了机遇将获得第二次高速发展,如果错过了将面临生死抉择。这里所说的机遇主要是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混凝土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可能创新后变化不大,但创新后对于混凝土这种特殊材料来说,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通过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应用可极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对结构的耐久性产生深远影响。双掺技术、自密实配制技术、低强度高性能配制技术、再生骨料应用技术、废水回收利用技术、外加剂复配技术等,企业如果能真正掌握这些技术并加以应用,无论是成本方面还是性能方面都将带来令人惊喜的变化。
目前,混凝土划分越来越细,各种类型产品层出不穷,如何能在投标时中标,除了企业实力外,还需要企业生产出标书中所列的各种类型产品,如防辐射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等。通过混凝土升级,企业将具有技术储备,这些储备平时并不一定都能用得上,但在关键时候可帮助企业取得丰厚回报。
如何实现混凝土企业创新和产品升级?除了技术引进和自主技术研发等途径外,参加专业部门组织的会议和培训也是一个较好的途径,也可由企业自主进行培训。培训界有一句名言,“企业做培训很贵,但不培训更贵”。因此,技术和业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就显得至关重要,很多企业都已将人员培训、人才培养纳入发展战略规划中,并拿出相应市场投入费用的一定比例花在培训上,旨在提升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混凝土企业要想走出困境,跳出微利时代,就必须利用各种外在因素和强化自身免疫力,千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企业还将在原地打转转,跳不出各种误区,这是最可怕的。
|